其他
【面孔·乡村振兴】张书岩:我办博物馆是为了留住乡愁
人 · 生活 · 宁德
〔 第209期 〕
▼
◎面孔 | 张书岩
漈头村是屏南自清代建县以来"四大书乡"的领衔之地,曾有"屏南好漈头"之美誉。走进村内,历史遗迹、遗物随处可见。你很难想象,曾几何时,这些见证过明清历史进程的古物也曾被弃之如敝履。幸而有张书岩,这个“一意孤行”的老人,用他的满腔热情和孜孜不倦,创办了闽东首家在册非国有博物馆,让更多人真正地接触、感受当地文化,也为屏南全域旅游捧出一张靓丽的乡土文化名片。
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,建于2009年。彼时,退休后返乡的张书岩在为村民义务送邮件的过程中,发现村民经常丢弃或烧毁破旧古物。他看着心疼,就到处收集起古物,修复后开设了“农耕文化”和“明清家具”两个小展室。
很快,小展室就已经无法容纳越来越多的古物。“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,我们还有很多古民居闲置,我把它租下来,把它修一下,做成展馆使用。” 张书岩告诉我们,12年来,他自费租借、修缮了13座清代古民居,并通过借、租、赠、购、寄等方式搜集古(文)物。目前,耕读文化博物馆设展区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,馆内现藏历代古(文)物3万余件。
办馆12年,前后吸引总计超过80万人次的中外游客,漈头,这个千年古村因为博物馆也在默默的发生着蜕变。交通便利了,卫生改观了,沿街的一些古民居得到了修缮,村民们保护古物老宅的意识有了。“中国历史文化名村”,“中国传统古村落”,“国家级AAA旅游景区”等一批荣誉称号相继而来。“村里重新又有了人气,村民们足不出户,东西就可以变现。碰到周末或者旅游旺季,停车场的大巴车满满当当,村口的百年老字号扁肉店,一天可以卖出1000碗。”张书岩说。
你问我,时间都去哪了?我每天不是在博物馆,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。这是博物馆内一幅海报上的内容,也是张书岩的自我写照。因为耕读文化博物馆,12年来,张书岩开启了另一段生命时光。这位73岁的老人,像蚂蚁一样一点一点搬运着老物件,面对着一波又一波的访客,始终热诚如初,似是永远不会疲惫。张书岩说,“作为一个48年党龄的老党员,我有这个责任,叫做饮水思源,要听党话,跟党走,不忘过去,不忘本来。”是的,这就是张书岩的要牢记的初心和使命,也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大的感动,“一个新时代老乡贤深切热爱故乡的赤诚之心”。
编导 统筹/陈小虾 吴明顺
摄像/吴圣锦 吴明顺
剪辑/孙伏明
栏目包装/孙伏明 李 婧
监制/ 缪洪通
总监制/郑承东
感谢对《面孔》栏目的关注,如果你的身边有宁德人或者在宁德打拼的外地人,他们从事特殊少见的职业或者是个有励志故事的人/有正能量故事的人/工匠和手艺人/有趣好玩有故事的人,欢迎推荐给我们,可将基本资料、联系方式等发送至邮箱nspmklm@163.com,我们希望不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故事能够让更多人倾听。你会是下一个《面孔》吗?期待遇见你!
[ 这里是宁德网,感谢您的阅读 ]